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發布的《早產兒全球報告》顯示,全球每年約有1500萬早產兒出生,而BPD(支氣管發育不良)是早產兒,尤其低出生體重兒和極低出生體重兒呼吸系統最常見的疾病。
作為主攻早產兒支氣管肺發育不良領域的醫生,馬明廣在徐州星晨婦兒醫院的每一天都在與時間賽跑。
BPD(支氣管發育不良)發生率逐年上升
近半個世紀以來,隨著圍產醫學的發展及NICU(新生兒重癥監護病房)的建立,我國早產兒及超低體重兒、超早產兒的救治成活率顯著提高,隨之而來的是BPD(支氣管發育不良)的發生率逐年上升。據國內的一項研究顯示,胎齡25周以下的早產兒,BPD發生率達到74%以上;胎齡在26-27周的早產兒,發生概率在50%左右;胎齡在28-29周的早產兒發生概率是30%左右;胎齡在30-31周的早產兒發生概率大概是19%左右。
一次轉運后,他開始了與BPD的抗爭之路
馬明廣醫生關注BPD患兒群體,開始于2018年,當時河南的一名BPD患兒小青瑤要轉運到北京,馬明廣醫生全程參與了轉運。小青瑤的媽媽將馬明廣拉到了她所在的慢肺群,群內有400多名慢肺患兒的母親。
“出院以后她們都在抱團取暖,治療上面沒有專業的人指導她們,很多患兒都在戴呼吸機吸氧,都是在盲目性的治療,當時國內也沒有這種專科醫院,也沒有專科的科室,有的父母為了寶寶,從南到北跑遍了大半個中國...”這些患兒父母的艱辛與無助深深觸動了馬明廣的內心,自那以后,馬明廣醫生開始在線上公益指導他們治療,每天定時解答父母存在的疑惑。
線上線下一體化管理
將NICU病房移至家庭端
BPD在全球仍是一種具有挑戰性疾病,是治療的難點,BPD治療過程中,無論對于醫護人員,還是對患兒家庭來而言,都具有極大的挑戰性。
患兒出院后,并不是治療的終止,而是整個家庭養護的開始。目前國內對BPD出院以后的治療,仍然處于摸索階段,為了幫助更多的BPD群體,徐州星晨婦兒醫院慢肺治療團隊開展了線上線下一體化的管理,把NICU病房移至了家庭端。
在住院期間,醫院管床醫生和護理人員,會實時教授好護理方面的內容,包括下胃管鼻飼的喂養,呼吸機參數的調整、氧濃度的調整,還有一些突發情況,復蘇氣囊的使用。
出院以后,醫生還會實時的通過線上來指導患兒父母,更大程度上降低了BPD患兒家屬回歸家庭管理的困境。
聯合基金會 用愛照亮生命之光
早產兒早期在監護室的花費比較大,尤其是合并BPD后,長時間不能脫離呼吸機,長時間在監護室治療,很多家庭因病致貧。為了這些患兒家庭不因為經濟原因而放棄治療,徐州星晨婦兒醫院聯合了國內的春苗基金會、千家愛基金會、中華兒慈會等,為貧困家庭提供基金的救助,醫院也不定期的通過線上渠道為貧困家庭募捐資金,包括醫院職工的捐款行動,社會愛心人士的捐款捐物等。
在面對鏡頭的時候,馬明廣醫生把最崇高的敬意都給了BPD患兒的家長,他動情地表示,“是他們的信任和堅持給予了我們和這個疾病繼續抗爭的力量。”
有時治愈,常常幫助,總是安慰!徐州星晨婦兒醫院多年來長期堅持對患兒的線上、線下一體化管理,并將愛心和公益時刻融入治療的每一環節。希望社會各界人士,能夠關注BPD群體,為BPD孩子及其家庭帶去希望。
來源: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
免責聲明:市場有風險,選擇需謹慎!此文僅供參考,不作買賣依據。